聯系
電話
400-680-6809
021-69286668
上海虹橋機場航空物流加急件 我們的海運業務遍布全球主要港口,與各大航運公司建立了全球聯盟協議,我們的專業運輸服務讓客戶加快了他們的資金靈活的運用。我們專業的海運知識及全球聯運服務,無論您需要集裝箱整箱運輸,拼箱運輸,或者其他專業的海運服務,我們能為您提供最具成本效益的物流解決方案,并順利地完成您委托的國際門對門運輸。航空貨運公司-我們的集裝箱整箱和拼箱服務覆蓋了五大洲市場。我們同時非常有經驗能處理各種尺寸、重量超限的項目貨物。
業務優勢:機場托運公司在中東、歐、美線走得比較好,尤其是中東線在價格和訂艙上有較大的優勢,東南亞近港線散裝貨拼箱費免收。同時在國外已有多個代理。
2005年1月28日,香港《星島日報》報導:廣受關注的北京第二機場,選址已確定在北京正南方位,距離北京市區約四十公里的南各莊一帶。北京第二機場已被納入北京整體城市規劃之內。預期的開通時間確定在2010年至2015年。此舉是為迎接2020年北京機場的旅客流量估計可能達到1.2億人次。現時的北京首都機場,已有兩條跑道,兩棟客運大樓。為迎接2008年的北京奧運做準備,現正興建第三座客運大樓和第三條跑道。到2007年擴建工程投入使用。屆時,首都機場每年可接待旅客達到6千萬人次。預測,首都機場的旅客流量到2015年將達到8千萬人次。故此,北京第二機場才進入議事日程。
2005年4月12日,香港《文匯報》報導:上海浦東機場一期工程是按照年客流量2千萬人次來設計的。但該機場一期工程建成不過短短五年,到2004年的客流量已經超過了2100萬人次。2005年12月22日,根據《上海航空樞紐戰略規劃》,上海浦東機場第二期擴建工程全面啟動。主要包括第二候機樓、二期貨運區和第三條跑道等相關項目。計劃2007年底竣工,2008年奧運會前正式啟用。預計完工投入使用后,浦東機場的旅客吞吐能力每年可達4200萬人次。2005年12月16日,上海機場集團對外宣布,浦東機場還將興建第三候機樓和另增建兩條跑道,總計將有五條跑道。此舉是為迎接到2010年左右,浦東機場的旅客年吞吐量將達到6000萬人次,而遠期,到2011-2015年將達到9千萬人次。
2005年12月1日,香港《蘋果日報》報導:2004年8月落成的廣州新白云機場,由于日前的客運量已接近飽和,因此,機場進行第二期擴建工程已刻不容緩。2004年,廣州機場的客運量猛增4百萬人次,達到2032萬人次。2005年的客運量可望達到2400至2500萬人次。基本達到年接待旅客2500萬人次的設計能力,而這一目標原定在2010年出現。這樣,差不多提前5年就已經達標。第二期擴建工程主要是增建第三條跑道、擴建停機位和指廊及連接廊等客運樓設施。屆時,旅客的接待能力可達每年8千萬人次、貨運量可達每年1百萬噸。
根據媒體綜合報道:關于香港國際機場,自1998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目前,該機場擁有一座Y字形客運大樓,設有兩條全天候運作的跑道。年客運吞吐能力為4500萬人次、年貨運處理能力為300萬噸。若增建中部X型第二客運大樓和其它貨運站設備后,最終的年客運吞吐能力為8700萬人次、年貨運處理能力為900萬噸。2004年,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為3714萬人次、貨運量為310萬噸;2005年,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為4074萬人次、貨運量為340萬噸。目前,香港國際機場是亞洲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在全球機場排名中,客流量名列第五。
虹橋機場空運,是人們從地面通往青天的“站臺”;跑道,是人們登上飛機,直上青天的“天橋”。機場有如火車站、巴士站一樣不可少;跑道有如高速公路、鐵道路軌、磁懸浮路基一樣不可或缺。但是,機場不是越多、越大越好,跑道也不是越多、越長越好。就現在大型民用飛機來說,三千八百米的跑道長度足以,非修成4千米以上不可,那是多余;設有兩條跑道、分別起降,且與地面交通設施和空中流量控制能力相匹配,而非修上三條、五條跑道不可,那是浪費。
人們由陸路旅行轉入空中旅行,機場、跑道和飛機是三項基本要素。但從立體交通運行的整體來看,有兩個“瓶頸”是關鍵。一個是陸路交通設施與機場“站臺”之間的銜接是否多樣和通暢;一個是跑道“天橋”之上的“空中走廊”、“空中扇面”、“空中航路”等-通稱的空域是否暢通無阻。據統計,當前大陸空域中的空中交通管制或流量控制因素造成的航班不正常延誤或等待占到60%以上。如果這兩個瓶頸問題不能得到合理的化解,則某個機場的跑道越多、單位時間可放行起降的飛機量越大,那么,造成航班延誤、等待的事件豈不是越嚴重。
或許是,以擴大機場建設的需求因素來“逼迫”空交管理系統盡快改變政策和管理模式,也未可知。對于這類高度集中統一的行業來說,若不從宏觀和全局著想,單靠系統中的“某一點”來“督促”,似乎是有點“曲線救國”了。
浦東機場空運再從某些機場自身的興建來說,從設計、招標、施工到運行,花上三年五載的時間,可一投入使用,該“方便”之處不方便、應便利之處不便利、需安全之處不安全、宜人性化之處不人性化……而且短期之內就達到了“飽和狀態”;于是,立即擴建、改造,開始第二期、第三期工程……
相比之下,他人兩條跑道可以勝任的事,你非得五條跑道才能辦到;換言之,你五條跑道的效能還不及他人的兩條跑道……
這到底是“考慮不周”還是“發展太快”?是“始料不及”還是“未曾想過”?
有業內人士斷言:過程比結果重要!或許從中可以體察和感悟一些深層次的“道理”。
400-680-6809
021-62211096